未來不但要減碳,而且要去煤,要用清淨能源如核電或綠能來取代,這是光明、不缺電、永續環境、國家安全、能源安全的台灣。
ESMC總投資金額超過100億歐元(約新台幣3530億元),目標於2024年下半年建廠,於2027年底開始生產,月產能約4萬片12吋晶圓。他指出,歐洲生產成本太高、人才短缺及管理文化的差異等因素,使這兩年來台積電是否真要投資歐洲一直受到懷疑,如今塵埃落定,不但對投資地點的德東薩克森邦(Saxony)是大好消息,也有助於歐洲半導體生態系和汽車供應鏈的穩定。
他並認為歐盟和成員國的當務之急是儘快因應人才危機,這是歐洲產業發展最迫切的威脅。台積電德國合資設廠,專家:深化客戶合作攻車電市場 (中央社)台積電正式拍板赴德國與博世、英飛凌及恩智浦合資設廠。她說,台積電赴美國建廠已面臨文化差異的問題,未來在德國將面臨更強勢的工會,如何克服這一難題,將考驗台積電管理階層的智慧。一般預期歐盟將會同意德國政府對台積電的補貼,並可列入歐盟晶片法的成績單,但杜懋之認為歐盟晶片法原定2大目標於此更顯得不切實際。以6月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和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在法國東南部的75億歐元(約新台幣2618億元)投資案而言,法國政府將補貼29億歐元,總計只會增加6%的歐洲半導體總產量。
劉佩真表示,目前歐洲推出「晶片法案」,台積電可以申請補助,當地政府的補貼有助於減緩初期建廠成本負擔。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研究員暨總監劉佩真表示,美國是台積電最大市場,2022年所占比重達68%。當上柯市長後,與民進黨漸行漸遠,在第二任台北市長選舉後也雙方也就直接互相無情開撕。
要對一個政黨的成功與否在此時下結論也言之過早,但遺憾的是柯文哲已經提早提領這個政黨的未來性。柯文哲能短期在台灣政壇異軍突起,從他講過的——垃圾不分藍綠,就能一言以蔽之。但在國民黨中央力保侯友宜展現打死不退的氣勢後,柯已經處於上不去也逐漸被後位競爭者拉近的窘境。畢竟這是他為了選總統而成立的,而他現在就在選總統。
相比過去柯市長對國民黨砲聲隆隆的畫面,現在民眾應該對他對民進黨火力全開比較有印象。我們必須清楚,對民眾黨較為樂觀的不分區席次,在選民分裂投票的行為也可能因藍綠基本盤歸隊的情況下,難以斬獲突破性的成績。
但也隨著2005年修憲後,至少在單一制度選區的選舉中,大多都是由資源較豐富的藍綠兩大黨取得,小黨只能從地方性複數選區的民代選舉中或不分區立委投票中爭取席次。如果說花蓮王傅崐萁是依靠自己雄厚的基層從藍綠手上贏下選舉的,逼著國民黨只能向他俯首稱臣,柯文哲在擺脫民進黨的束縛後,也成功以強烈的個人魅力繼續以無黨籍當選台北市長也屬於在藍綠夾殺下少數成功的案例。從他的金句發言中也不難看出他想開拓一個什麼樣的定位,從「垃圾不分藍綠」到「藍綠除了統獨以外,沒有不同」都能清楚知道他想表達出:我跟他們不一樣。我們都知道政黨對於選舉或是國家權力的運作有著無可取代的重要性。
但對於從政的人來說,政治之路不一定要走得像海嘯一般,在勢不可擋後留下殘破不堪的災情後消失。作為新興的政治人物,敢怒敢言、主打非藍非綠的白色力量就成了厭倦藍綠選民的新選擇。但對於柯文哲來說,他已將自己丟入了無法到總統之位彼岸的湖泊中。柯文哲在成立民眾黨時也不諱言說道,自己選總統太困難,還是必須要籌組新政黨來作為總統選舉的基礎。
他們只能變成陪襯於柯身旁助選員與發言人,更不用提有多少人只是想靠柯本身的魅力來獲得政治利益而加入的柯眾們。就算柯能取得總統選票第二的成績也未必能取得如同總統選票同等成績。
這在地方選舉上確實受用,在藍綠各自都有一些弊案與執政包袱下,很容易讓中間選民覺得兩邊一樣爛。而與總統一同投票的立委選舉,在希望取得地方立委席次又想要得到一些國民黨立委候選人的支持,地方立委的提名反而成為了擴展泛藍票源的籌碼。
柯文哲也希望藉由這些群眾慢慢形成可觀的第三勢力,在當選第二任市長後就成立台灣民眾黨,希望突破過去泛藍與泛綠的政黨版圖,主要目標也是為劍指總統之位的準備。因此,不論藍綠或其他小黨當中的領導人是誰,大多也是在黨的旗幟下領導,各自有各黨的意識形態與價值去支撐。這對一個主打超越藍綠的政黨來說,絕對是非常不利的情況。但既然希望在未來取得總統大位,政黨就是一個必須存在的組織。也將因柯而衰,尚未等到民眾黨的人才與基層實力開花結果前,柯文哲就必須將這個品牌做一次性的使用。如同涓涓流水一樣,細水漫流但長久且通向大海反而穩定。
畢竟政黨投票才是真正死忠選民的展現,過去總統大選狂掃817萬票的民進黨,也並沒有在政黨票獲得壓倒性勝利,反而與國民黨取得的席次打平的現象略知台灣選民的投票習性。那既沒有基層實力又沒有黨奧援的柯文哲又是依靠哪些族群來撐起他總統之路的民調呢?在回答如民調顯示的青年族群外,我們應該要回頭看看柯文哲從政以來又是靠哪些人將他推上市長並逐步踏上總統選舉的選民與支持者。
政黨除了代表人才庫的培養與輸出,也關乎到基層運作及動員的能力。為了柯文哲而成立的民眾黨,其價值除了藍綠都很爛以外,也隨著柯文哲的個人發言與選舉考量變成無法確定位的柯眾黨。
我們可以預見藍綠兩黨雖性質不同,但在一個黨領導下台或衰弱後,還是有人重新競爭或出來扛起政黨的人物出現,就算沒有一個強而有力的領導人,也會有幾個山頭共治政黨等到一位能重新領導黨的人物出現而這些支持者能持續擴大,並且讓他成為台灣政治史上藍綠以外的新版圖嗎? 垃圾不分藍綠 沒錯。
柯文哲也希望藉由這些群眾慢慢形成可觀的第三勢力,在當選第二任市長後就成立台灣民眾黨,希望突破過去泛藍與泛綠的政黨版圖,主要目標也是為劍指總統之位的準備。但對於柯文哲來說,他已將自己丟入了無法到總統之位彼岸的湖泊中。我們可以預見藍綠兩黨雖性質不同,但在一個黨領導下台或衰弱後,還是有人重新競爭或出來扛起政黨的人物出現,就算沒有一個強而有力的領導人,也會有幾個山頭共治政黨等到一位能重新領導黨的人物出現。相比過去柯市長對國民黨砲聲隆隆的畫面,現在民眾應該對他對民進黨火力全開比較有印象。
我們必須清楚,對民眾黨較為樂觀的不分區席次,在選民分裂投票的行為也可能因藍綠基本盤歸隊的情況下,難以斬獲突破性的成績。要對一個政黨的成功與否在此時下結論也言之過早,但遺憾的是柯文哲已經提早提領這個政黨的未來性。
為了柯文哲而成立的民眾黨,其價值除了藍綠都很爛以外,也隨著柯文哲的個人發言與選舉考量變成無法確定位的柯眾黨。如同涓涓流水一樣,細水漫流但長久且通向大海反而穩定。
但也隨著2005年修憲後,至少在單一制度選區的選舉中,大多都是由資源較豐富的藍綠兩大黨取得,小黨只能從地方性複數選區的民代選舉中或不分區立委投票中爭取席次。從他的金句發言中也不難看出他想開拓一個什麼樣的定位,從「垃圾不分藍綠」到「藍綠除了統獨以外,沒有不同」都能清楚知道他想表達出:我跟他們不一樣。
作為新興的政治人物,敢怒敢言、主打非藍非綠的白色力量就成了厭倦藍綠選民的新選擇。時至今日,民眾黨也將成立滿4年,地方上選舉有挫敗也有斬獲。柯文哲在成立民眾黨時也不諱言說道,自己選總統太困難,還是必須要籌組新政黨來作為總統選舉的基礎。文:西元1741 目前位居總統候選人民調第二的柯文哲,雖然依舊保持著在非綠陣線領先的態勢。
但對於從政的人來說,政治之路不一定要走得像海嘯一般,在勢不可擋後留下殘破不堪的災情後消失。他們只能變成陪襯於柯身旁助選員與發言人,更不用提有多少人只是想靠柯本身的魅力來獲得政治利益而加入的柯眾們。
一個短短成立四年為了總統大位而成立的政黨,其實也就是柯文哲個人的政黨。柯文哲能短期在台灣政壇異軍突起,從他講過的——垃圾不分藍綠,就能一言以蔽之。
畢竟政黨投票才是真正死忠選民的展現,過去總統大選狂掃817萬票的民進黨,也並沒有在政黨票獲得壓倒性勝利,反而與國民黨取得的席次打平的現象略知台灣選民的投票習性。這對一個主打超越藍綠的政黨來說,絕對是非常不利的情況。